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目前的康复市场规模只有380亿人民币(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中美相差35倍。最近几年医保、资本、政策、人才等多个因素利好将促使中国康复行业快速发展,未来中国康复行业将大有可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老年人口有2.14亿,残疾人口超过8500万,慢性病患者超过5000万。另外,每年至少有1500万新生婴儿,至少有1500万需要产后康复的产妇,每年有超过4000万台骨科手术、20万多台心脏手术,还有超过1万的退役运动员以及日益增大的健身群体,如此庞大的需求必将催生康复成为巨大的产业。
中国自古虽有“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说法,但是民众对康复的理解大多停留骨折了多躺一躺,偏瘫患者多动一动的层面,很多人并不熟悉如何进行正确的康复治疗。
在我国,患者和医生是依存关系,患者听从医生的医嘱和建议。虽然患者有决策权,但是医疗决策很大程度上收到临床医生的影响,因此在康复还未全民接受的时候,临床医生的正确引导与宣教会增强民众的康复意识和认知。
中国卫生人才网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拥有大型综合性康复机构1000家,7000多所综合医院成立康复科室。
人口数量仅为我国四分之一左右的美国,2015年康复机构数量29117。
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有康复床位144665张,而且各个省市差距巨大。
我国江苏省康复床位最多,2016年达15745张,而西藏的康复床位仅为54张。这种不合理的床位分布结构导致了康复床位资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016年4月合肥市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对合肥市康复医学机构现状进行调查,此次调查采用调查量表与电话结合的形式对合肥市11家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进行调查,其中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4家,专科医院3家,市残联康复中心1家。
调查结果显示,康复项目开展率最高达94.12%,而较低的则不超过5%,提示康复项目的项目开展率较低,而且不同项目的开展率存在差距,服务项目相对集中而单一。
中国康复产业一直没能迎来爆发与人才的供给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卫生人才网显示,中国未来的各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规模在100万左右,目前总数在50万左右,这其中2014年注册的康复师为6028,缺口之大可以想象。
人才供给不足主要与教育有关,中国的高校中仅有128个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学相关的本科专业,美国的这一数字为219个、德国为280个、日本为241个,在硕博士学位教育方面,言语治疗专家方面,我国更是稀缺。
中国虽然在康复领域与国外存在巨大差距,但是近几年投资、支付、民营企业\医院的发展也让人们看到了我国康复产业的巨大发展希望。
数据显示,2017年,康复领域的融资事件共完成12起,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总金额约1.9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6亿元。
革器械研发:促进康复设备研发水平,积极开发康复训练系统等产品,提高康复设备普及率;
康复科室、医院建设:探索建立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规定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康复医学科;鼓励民营资本直接投入康复医院;支持二级综合医院转变为康复专科医院;
医保支付: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将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医保报销的康复医疗项目从9项增至29项,覆盖人群从残疾人为主扩大到各类患者人群,报销项目从物理治疗为主延伸到各类治疗性项目和康复评定项目。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康复医疗器械规模逐年增长。2017年我国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规模为230.5亿元,其他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49.5亿元,整个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680亿元
国内的主要生产商的数据显示,各家公司的毛利都在32%-70%之间,可以算是高利行业。
来源:动脉网
未来,随着康复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和医保对康复项目的放开,康复行业将迎来飞速发展。来宝商城为您整理了康复医院基本设备清单,来了解一下吧!